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要闻

《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发布日期:2024-12-12 11:27    浏览次数:

4月23日,《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正式实施(以下简称《服务规范》)。

记者了解到,《服务规范》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提出并牵头组织,重点规范农村电影放映服务的流程、要求、保障、评价与改进,并对放映设备、放映场所、人员培训、档案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服务标准。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已批准发布。

浙江作为全国深化农村发行放映体制试点省,为什么会制定这样一份“地方放映服务规范”呢?

义乌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桢是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介绍说,当地此前也推出过《农村电影放映场所建设和管理规范》,但后来发现整体服务还是有点混乱,为了更好提高放映质量和群众获得感,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提出了改进举措。

新的规范,明确了放映服务流程,分为需求收集、计划制定、映前准备、影片放映和信息归档等,对服务也作出了数字化要求——农村电影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查询、选片、评价等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放映员可以通过“浙影通”应用进行选片,映前一周内完成准备;映前两三天,放映员要将时间、地点公布在“浙影通”里,并提前通知社区和乡村,发布预告。村民也可以通过“浙影通”在线点播、反馈观影评价。

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源于2023年“浙影通”农村电影应用场景在“浙里办”“浙政钉”和政务服务网的全面上线,实现了电影领域数字化改革新突破,把观影选择权、话语权、评价权交给群众。

《服务规范》规定,每次放映结束后,放映员应向观众开展放映服务满意度测评,收集反馈意见,以利于下一次更好更有针对性地排片。

安全问题也是《服务规范》特别注重规范的,它要求制定放映服务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检查,并对“意外断电”“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给出了具体的处置办法。

相关专业人士表示,《服务规范》的标准化体现在映前、映中、映后的每一个环节,规划和要求一目了然,有了标准,对放映员的考核也有据可依。

2023年,浙江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8.135万场,观影人次超2389万,随着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深入,也需要更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

《服务规范》是继《农村电影放映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后又一个农村电影放映“标准”,它进一步完善了浙江省农村电影放映领域的标准体系,保障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健康发展,也为探索全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浙江经验。

《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规范》详见下方链接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https://bz.zjamr.zj.gov.cn/public/std/db/view/5bd9f5b6440f45179269f1d87234d595.html


信息来源: 省委宣传部

分享:
关闭 打印